close

時報刊出「生完即刻哺乳,新手媽咪很憂鬱」一文。


對一個經歷過讓自己身心俱疲的生產過程之後,


又要馬上獨自一個人24小時面對一個不熟悉的生命的新手媽咪,


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不論這個寶寶是喝母乳或者是喝配方奶。


產後憂鬱症的發生原因可能是


1.生理上:媽媽本身免疫失調,疲憊以及睡眠不足,疼痛,荷爾蒙失調(


                  人認為雌激素不足可能有關,但是因為證據不足而且會減少奶


                  水量,專家都建議避免使用雌激素來治療產後憂鬱症)


2.負面的生產經驗,例如婦女覺得在生產過程中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在 


   過程中沒有受到支持等


3.嬰兒的特性:例如高需求的嬰兒可能使得媽媽覺得沒有自信,生病的嬰兒


   或者早產兒,會讓母親覺得嬰兒可能是脆弱而危險的


4.媽媽本身的心理特質,媽媽可能在產前就有一些憂鬱現象,或者本身是  


   比較負面、沒有自信


5.社會因素:缺乏社會支持,或者是生活遭受壓力變化等。


 


因此如果一個新手媽媽生產的過程不順利,產後又必須獨自一人照顧嬰


兒,沒有任何支援,再加上睡眠不足等,不論媽媽是以何種方式餵食寶


寶,會有產後憂鬱的機會就會大大的增加。


 


從寶寶的角度來看,產後如果將寶寶和媽媽以及家人分開的話,


寶寶比較容易低體溫及呼吸不穩定,比較容易哭鬧。


寶寶和父母不在同一個房間時比較容易發生嬰兒猝死症。


就生理以及心理需求來看,寶寶是應該和媽媽以及家人在一起的。


醫學研究發現沒有哺乳的寶寶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耳炎以及腹瀉的機會增


加,日後得到肥胖以及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增加。


沒有哺乳的媽媽得到停經前乳癌、卵巢癌以及糖尿病的機會也會增加。


因此就寶寶的觀點而言,哺育母乳是他的基本需求。


但是不論寶寶是餵食何種食物,產後和父母有肌膚接觸以及二十四小時親


子同室,也是寶寶基本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那麼我們如何同時滿足寶寶和媽媽的需求呢?


在產前就應該提供給準爸媽以及家人有關嬰幼兒餵食的相關完整正確資


訊,不僅是告知哺乳的必要性,還需提供如何讓寶寶吃到足夠奶水,


以及如何判斷寶寶喝到足夠奶水的相關資訊;


同時要告知醫院診所會提供家庭何種支持以及協助,


以及一些醫療措施的目的及原因,讓準父母以及其他家人可以在產前充分


了解的狀況下就做好最適合自己家庭的嬰兒餵食方式選擇。


也要讓準父母以及家人了解正常寶寶出生後會有的反應以及需求,


並且教導父母以及家人滿足寶寶需求,同時協助媽媽適當休息的可能方


式。


 


生產的過程應提供媽媽足夠的支持以及協助,讓母親可以選擇陪伴者,


產以及生產過程可以隨意走動,隨意的攝取輕食及飲料,


提供非藥物性的疼痛處理以及避免常規的介入,


如引產、剖腹產、及會陰切開等。在生產過程中接受支持的媽媽,


才更有能力在產後照顧寶寶。


 


不論嬰兒的餵食方式為何,


產後應盡快的親子肌膚接觸以及持續的親子同室。


醫療團隊必須同時協助媽媽以最舒服的方式哺乳,


需教導家人如何在心理上以及生理上提供哺乳媽媽所需要的支持。


除了媽媽之外,也需要教導其他家人如何照顧寶寶,了解嬰兒的習性,


學習安撫嬰兒,讓媽媽得到充分的休息。


因為在出院後,媽媽更需要家人持續的支持以及協助,


而這個過程是需要學習的。


 


對於有個別需求無法哺乳的媽媽,


我們也應該教導家庭以最正確安全的方式哺餵寶寶,


以減少人工餵食的危險性。


同時更應提供寶寶親子同室以及親子間的肌膚接觸,以滿足其心理之需


求。


 


出院後更應在社區提供媽媽以及家人持續的支持以及協助,


除了寶寶的餵食之外,還包括其他照顧寶寶所需要的資訊以及協助,


例如寶寶的睡眠、安全、哭鬧、脹氣、及溢奶等常見現象的處理。


這樣的理想過程是每一個有新生命來臨的家庭都應該享受到的服務,


也是寶寶應有的權利,不論媽媽決定如何餵食寶寶。


 


生完後即刻哺育母乳本身並不會增加媽媽得憂鬱症的機會,


研究發現本來就有憂鬱症的媽媽如果哺乳的話,


媽媽和寶寶之間的互動會比奶瓶餵食的媽媽和寶寶好。


但是如果這個過程中媽媽沒有得到正確適當的協助,


當哺乳產生問題時,的確會造成媽媽的壓力。


每個媽媽的狀況不一樣,有的媽媽會因為擔心藥物的影響,


而不敢使用抗憂鬱藥物;


有的媽媽會因為擔心直接哺乳不知道其奶水量多水,


而使憂鬱症狀加重;有些憂鬱症的媽媽發現只有在哺乳的當下,


她才能感受到和寶寶之間的親密感。


每個媽媽的故事不一樣,


需要根據媽媽的需求提供她最需要的支持以及協助。


 


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整個生活步調的改變以及家庭動態的變化,


就可造成或加重媽媽的憂鬱症,需要整個家人以及社會的支持。


產後頭幾天的適切協助十分重要,然而現行健保制度下,


對於護理人員所提供的衛教服務並沒有適當的給付,


在醫療收入減少的狀況下,護理人力常是第一個被縮減的單位。


而所有醫療團隊的人員是否都能提供完整一致性的服務,


不僅是滿足所謂母嬰親善醫院的認證標準,


而是真正提供以家庭為中心,提供完整正確資訊以及適當的協助,


讓媽媽及家人可以做一個知情選擇,也是需要再加強的。


在國家全面呼籲大家增加生產數目的同時,


我們是否從醫院診所產前開始,


一直到出院至社區當中提供媽媽及家庭完整的協助,


而媽媽寶寶周圍的這些人(包括你我)是否提供她們所需要的心理支持以及


實質協助,都是我們需要再加強的。


 


本文引用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oQ6SOV.BGBLMvC7sr38bolBM/article?mid=1476  陳昭惠醫師部落格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樂寶兒婦幼診所 的頭像
    樂寶兒婦幼診所

    樂寶兒婦幼診所

    樂寶兒婦幼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