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由更新日期:2011/04/11 04:11   〔自由時報記者曾韋禎、胡清暉/台北報導〕



 


中學生物教科書在介紹遺傳疾病時,多以國人罕見之鐮形血球為例,


民間團體、醫界認為,應納入國人較常見的海洋性貧血,才有教育意義;教育部表示願意檢討。


 



台灣海洋性貧血協會蒐整各版本的生物、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發現,


在介紹遺傳疾病這部分,高中課本多介紹「鐮形血球」,僅康熹版有介紹地中海型貧血;


國中課本則較多元性,有介紹白化症、血友病、唐氏症、海洋性貧血等。



進一步對照課綱後發現,現行的高中選修生物課綱,在演化這一個單元下,


特別要求撰寫「鐮形血球與天擇」;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的課綱,則未規定要介紹哪種遺傳疾病。


 



台灣海洋性貧血協會曾多次要求教育部將海洋性貧血納入課綱,但始終未獲教育部正面回應。


協會秘書長游素碧指出,海洋性貧血與地中海型貧血是一樣的,


但國人的帶因率極高,約為六%到十%,稱為海洋性貧血比較妥當


 



游素碧質疑,課綱既然要介紹遺傳疾病,為什麼要列黑人才有的鐮形血球,


而非國內常見的海洋性貧血?


 



台大護理師退休的游素碧指出,罹患β型海洋性貧血者,出生後六至九個月會產生症狀,


若不輸血,難活逾三歲;但輸血會造成鐵質沉積,還需要打排鐵劑,否則難活逾十三歲。


 



游素碧說,很多國人只是帶因者若父母皆為帶因者,小孩有四分之一的機率是重型者。


如果教科書有對此介紹,讓學生得以自行抽血檢測是否帶因,很多悲劇就能及早預防;


就算是父母同為帶因者,也可在產前做羊膜穿刺檢查,及早得知胎兒是否為重型者。


 



教育部:請國立編譯館檢討是否加入



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李秉穎感嘆,教育部以往處理生物、健康教育課本,


都沒找醫界參與,僅找健教人士,往往無法讓學生學習到基本的常識與認知。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批評,這是教育部的心態問題,只會閉門造車;對於想推動的四書列必選,


是積極到無以復加,反而這種關係到人民切身的議題,就算是基層已多次提出建議,


教育部還是不予理會。她已邀請教育部與台灣海洋性貧血協會進行協調,希望教育部可以從善如流。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則表示,教育部尊重專業,也很重視醫學會、海洋性貧血協會的建議,


已經請國立編譯館出席協調會,檢討有沒有必要加入海洋性貧血的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樂寶兒婦幼診所 的頭像
    樂寶兒婦幼診所

    樂寶兒婦幼診所

    樂寶兒婦幼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