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聽損有五十%以上是與遺傳(基因)有關,若父母帶因,小孩有四分之一的機會會發病。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吳振吉昨(二十七)日表示,台灣常見的耳聾基因變異為三個基因四個變異體,
聽損兒童有二分之一找的到基因變異,其中有八成可找到該四個點。
台大醫院至今已完成一千多名新生兒聽力篩檢及耳聾基因變異篩檢,
篩檢出十七名(一‧六%)的新生兒異常,同時可以偵測兒童輕度及晚發性聽損。
其中也發現,有九個為聽力通過,但基因有問題者,有三個已發病,有六名可能會在以後發病。
台灣每一千名嬰兒中約有三人患有中至重度感覺神經性聽損,若合併計入輕度聽損及較晚發病的聽損,
聽損病人在總兒童人口中的比例甚至可高達一至五%。
過去都用酵素來分析,現在可用基因來做篩檢。基因醫學部蘇怡寧醫師表示,
基因篩檢的費用為一千五百元左右,約兩周後可知結果。
基因變異篩檢係以採嬰兒腳跟血製成血片的方式進行,有利於長期保存(可保存二年)及運送,
對於偏遠地區未能接受聽力篩檢的新生兒,亦提供一可初步評估未來聽力發展的工具。
然而,若帶有粒線體12SrRNA1555A>G變異,則不能投aminoglycoside類藥物,
以免防聽力惡化。吳醫師表示,除非高劑量且長時間使用,會將應排除體外的反而累積在內耳中,
嚴重者需配戴助聽器。
蘇醫師表示,第一胎為聽聽損兒童,第二胎式的機率為四分之一。
調查發現,帶因的有十分之一,會患病的為百分之一。
若父母帶不同的基因則不會有事,若帶同基因則會有ㄧ定的機會遺傳給小孩。
語言的學習與聽力發展密不可分,三歲以前是兒童聽覺發展的重要階段,
其中又以前六個月對聽力語言的正常發展最為重要,
輕、中度聽損之嬰兒若能於六個月大前予以診斷治療,
將來可以達到較正常之語言和其他身心發展;如果遲至六個月後才予以診斷時,
將造成其語言和社會技巧發展之明顯遲緩。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聽損兒童日後語言和智能得以正常發展之不二法門。
留言列表